序号 |
时间 |
姓名 |
单位 |
题目 |
1 |
1月9日 |
胡勇副教授 |
厦门大学 |
基于裂结技术的单分子检测方法及应用研究 |
2 |
1月9日 |
刘志副研究员 |
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|
农产品产地溯源与种养方式鉴别及数据管理平台构建 |
3 |
1月12日 |
仰大勇教授 |
天津大学 |
从生命分子到功能材料 |
4 |
1月14日 |
卢小泉教授 |
西北师范大学 |
基于界面电荷转移表征的研究 |
5 |
1月14日 |
牛利教授 |
广州大学 |
食品抗氧化容量光电化学分析 |
6 |
1月14日 |
练鸿振教授 |
南京大学 |
磁性纳米化合物用于磷酸化蛋白及多肽分离富集 |
7 |
1月14日 |
刘松琴教授 |
东南大学 |
生物分析新材料新方法 |
8 |
4月16日 |
王从洋研究员 |
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|
锰族金属有机催化 |
9 |
4月18日 |
张渝教授 |
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|
锂-空气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 |
10 |
4月18日 |
张铁锐研究员 |
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|
水滑石基纳米光催化材料合成太阳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 |
11 |
4月26日 |
汤新景教授 |
北京大学 |
功能核酸的精准修饰和功能调控 |
12 |
4月27日 |
陈维教授 |
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|
Aqueous Hydrogen Gas and Metal-Based Batteries for Large-Scale Energy Storage |
13 |
5月6日 |
黄硕教授 |
南京大学 |
仿生纳米孔道单分子化学与核酸结构分析 |
14 |
5月13日 |
娄筱叮教授 |
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 |
多功能聚集体的精准细胞分析 |
15 |
5月13日 |
夏帆教授 |
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 |
界面匹配的生命分子检测 |
16 |
5月13日 |
刘志洪教授 |
武汉大学 |
面向脑科学研究的光/电化学测量方法 |
17 |
5月14日 |
郭炜教授 |
山西大学 |
荧光染料、探针的开发及生物医学应用 |
18 |
5月14日 |
宋继彬教授 |
福州大学 |
活体成像与测量 |
19 |
5月14日 |
徐兆超研究员 |
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|
超分辨成像荧光燃料的机遇、挑战和进展 |
20 |
5月14日 |
杨清正教授 |
北京师范大学 |
荧光染料BODIPY的新反应及其生物应用 |
21 |
5月14日 |
张凡教授 |
复旦大学 |
近红外二区荧光多重活体成像 |
22 |
5月18日 |
王子运博士 |
新西兰奥克兰大学 |
The Rational Catalyst Design for CO2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Reaction |
23 |
5月30日 |
刘碧录教授 |
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 |
二维半导体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器件应用 |
24 |
6月4日 |
黄荣彬教授 |
厦门大学 |
思维形式规律 |
25 |
6月9日 |
林璋教授 |
中南大学 |
重金属危废资源化处置的晶相调控原理与技术 |
26 |
6月15日 |
陈科执行主管 |
The Innovation |
A Journal to See the Unseen & Change the Unchanged |
27 |
6月16日 |
王健君研究员 |
中国科学院化学所 |
用于细胞组织冻存的仿生控冰材料 |
28 |
8月26日 |
吴天准研究员 |
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员 |
基于仿生芯片的数字PDR/数字ELISA通用平台 |
29 |
9月10日 |
刘云圻院士 |
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|
分子材料和器件 |
30 |
9月10日 |
胡文平教授 |
天津大学 |
有机集成电路:化学工作者的梦想与担当 |
31 |
9月24日 |
韩达研究员 |
上海交通大学 |
基于核酸计算的分子诊断 |
32 |
10月18日 |
樊春海院士 |
上海交通大学 |
探索微观世界的确定性基因 |
33 |
11月30日 |
唐鹏翼教授 |
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员 |
新能源和催化材料表界面与机理研究 |
34 |
12月20日 |
李峰教授 |
四川大学 |
基于动态DNA纳米纳米技术的诊断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|